28岁的云惟彬,高高瘦瘦,浑身散发着斯文气质。很多人都以为这位噗浪小子是地地道道的台湾人,但其实他来自马来西亚,虽有华裔血统,但中文说得不太好。
商总是一身T恤+牛仔裤的云惟彬与其说是个企业家,不如说他是个有着企业家精神的大学生。他并没有因为噗浪而成为年轻富豪,现在每月获得的微薄薪水,甚至比他的第一份工作—在美国做网站工程师还要少。
云惟彬创立噗浪的初衷,和另一位台裔创业者陈士骏创办YouTube一样,是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
云惟彬当时发现,MSN与电子邮件无法做到一对多的迅速沟通。MSN开群组聊天,彼此讲话常会有压力,好像总要讲个什么事才行。电子邮件则太慢了,无法实时沟通。他因此想开发出一个轻松没有压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能够快速互动的新媒体网站。
云在美国做网站设计时,认识了在加拿大的Kan,和丹麦人Amir。Kan提出了创立噗浪的想法,并由Kan进行投资;云惟彬负责网站设计,Amir负责程序设计。
3人各自在不同的国家,云惟彬与Amir甚至还都没有见过面,所有沟通、讨论完全通过Email、MSN和噗浪进行。招募其它人加入团队时也是如此。“我们讨论任何事,都通过网络,自己的工作内容都会主动报告。”云惟彬说,包括他接受了哪家的采访,也都会写Email告诉大家。
噗浪在2007年11月正式上线。如今,其全球使用者已超过600万人,多数集中于东亚地区,在台湾约有近400万使用者,排名第一。每个噗浪的用户,平均每天会花55分钟粘在这里,平均每人会发四条微博,回复20条微博,黏着度相当高。
噗浪类似MSN,着重对话,但MSN对话多半一对一,噗友发信息却是所有朋友皆可看到,网络名人朱学恒比喻:“像一群人围在火锅旁闲聊八卦。”噗浪另一特色是“时间轴”,以发噗时间作为呈现顺序,实时性极高。
噗浪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速的SNS社群网站之一。今年8月,则是噗浪创立以来成长最快速的一个月,无论在新用户注册和旧用户活跃度方面,都明显进步很多,噗浪的整个流量,甚至超过Friendster与Bebo.com,这两家都是拥有数百万美金投资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云惟彬与陈士骏一样,都是从一个“自己有需要”的念头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未想到自己会成就这么大的网络风潮。
谈到经营管理,云和陈一样都是懵懵懂懂,至于获利与现金流,也都一样没有定见。“有些人是想要赚很多的,有些人只是想要过不同的生活。”云惟彬对《环球企业家》说。
早在一年前,许多全球知名的跨国互联网公司都试图买下噗浪,但云选择拒绝。“不能说永远不卖。”云惟彬说,如果对方开出很好的条件,可能会考虑。
噗浪也不放广告。“不喜欢。”云惟彬说。
噗浪的带宽成本远低于YouTube,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噗浪与YouTube一样,一直都把“创造使用者经验”看得最重,甚至可以不顾自身盈亏。不过,类似这样的过于理想化的创业初衷通常都会被商业现实无情地击败。但云惟彬却深信这样的价值观,并以此来看待他的商业偶像—雅虎创办人杨致远去年被股东逼下台一事:他下台了,因为雅虎没有赚很多钱,搜索一直输给Google,但他做的就是我一直想做的:让大家玩网站玩得开心。
噗浪现在有七个正式员工,与其说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如说还是一个互联网“团队”。重大决定都是采取合议制,一个人有一张票,完全民主;也无远期战略规划,最长的计划远到6个月而已。云惟彬最不喜欢别人叫他老板。“我是一个没有领导力的CEO。”他自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