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香港草根阶层的界定向来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倾向于认为,作为“东方明珠”的香港,尽管其经济发展进入了低潮期,但是相对而言仍不失为高度发达,而且针对下层市民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比较健全有力,因此,香港草根阶层呈现出以下特点:经济上相对贫困;温饱无虑,但在社会的阶层结构中他们处于最底层;政府的社会福利救济是其收入占相当比重;在社会机会面前他们属于弱者;没有外力的救助,单靠他们自己的努力难以摆脱贫困回归主流社会。
从纵向来看,1976年香港的基尼系数是0.41,到了1986年已升至0.45,1991年更恶化为0.48。1994—1995年,香港赤贫住户达64万人,1996年的人口普查数字显示超过一半的财富集中在最富裕的二成住户手中。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占全港人口20%的最低收入者40万人的收入下跌了27.9%,但是,最高收入的40万户其收入却增加了。这表示在金融风暴之后,受影响最深的是最贫穷的40万户人,他们现时的每月平均收入只有4,640元,下跌了27.9%,而最富有的那部分人却可以说是已经收复了失地,他们的收入增加了2%。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在自金融风暴以来中受最严重打击的,仍然是低下阶层的市民。
那么,香港的贫困人口究竟有多少?由于香港政府始终没有订立一条正式的贫困线,因此这个问题就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随着香港经济形势的恶化,失业率高企,破产数字年年攀升,尽管中央政府在经济上给与香港大力支持,令香港经济恢复生气,但是香港的贫困人口问题仍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