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男性奢品 > 珍宝珍宝品味玉螭龙

珍宝品味玉螭龙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瑾萱 发布时间:2012-03-11

螭龙之“螭”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解释。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有“魑魅魍魉”一词,“魑”通“螭”,做“兽形山神”解释;《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蛇龙赤螭”词,有作“龙子”也有作“雌龙”解释的;最详细的是《说文》,将其作“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解释。

现代人普遍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中的“无角曰螭”。从古玉器中所雕螭龙多独角,偶尔双角,几乎没有无角情况。因此,对螭的解释还应以前者“若龙而黄”更显妥当。因“若龙”,人们通常就称其为“螭龙”。

螭龙纹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图腾标志之一,在古代玉器中经常出现,较为人熟知。《宋书》志第八中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笠’,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表明秦始皇玉玺上雕刻螭虎。随后,各朝纷纷仿效,常以螭为纽制作宝玺。雕、绘螭纹多做“蟠”状,即“盘”状,因此谓其“蟠螭”。

明代玉器上螭纹有特点:明代玉螭龙的头形较之元代的短,额较细并多有刻纹,而不是如元代螭额那样呈光头状。明代玉螭龙之眼目,形式并不固定,计有圆圈目、三角形目、橄榄形目、倒八字形斜目、梳形目和虾米形目等。明代玉螭龙脑后有一独角或无角者均有,发形多种,有向身侧飘动者,亦有贴肩随颈飘动者和分两股拂飘及上冲者。明代玉螭龙螭形在背部外伸分叉如羽翅之饰和腿上、颈上刻毛须的,为元螭龙所无或很少。元代螭纹上的双平行线竹节式纹,均在背脊线的两侧分别单独组列,而明代一些玉螭龙纹中,有的似元代那样排列,有的则横列在背脊线上。

更多
返回首页
最新资讯
男人必看
首页|人物|事业|时尚|娱乐|品味|健康|情感|素养|奢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