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形式主义者的自述
刚刚从杭州回来的孟京辉,马不停蹄地一头扎进原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排练厅,给音乐剧《初恋》的演员排戏说剧。晚上与编剧史航等人一起研磨剧本,基本加班至次日清晨,白天还要继续排戏的日子,孟京辉持续了一个多月。排练间隙见到他,仍旧与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形象一致:棕色皮衣里套着灰色的帽衫,眼中的红血丝无法掩饰疲惫。
从《恋爱的犀牛》开始,《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琥珀》《柔软》等孟京辉的先锋戏剧,一直创造着让旁人羡煞的票房神话,观众大都是在“孟氏”先锋剧的口碑和票房的影响下涌进小剧场的。
那些与孟京辉有过交情的人,回顾旧事,都对他十分敬佩,因为他对戏剧有股子异于常人的坚持与执著。据说他最初做《恋爱的犀牛》的时候,没人愿意给他投资,他愣是把房子抵押了,借20万元来做戏。编剧史航也回忆,在排《等待戈多》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笔开支,就是用在四楼礼堂的玻璃上每晚演到结尾,胡军都会抡起雨伞将玻璃窗砸碎。第二天早起,孟京辉就要找师傅来安玻璃,刷白,因为晚上还要演出,还要砸……
回顾过往,孟京辉没有哀怨,自己这么多年来,既没有俯首帖耳,也没有歌功颂德,保持着独立的人格,照样创造了新的戏剧美学。当然,戏剧的魅力,更是孟京辉身上这股子执著劲的来源,“戏剧像爱情一样,带来异样的火花与生活的勇气,甚至是让人有勇敢献身的精神,就像平时你碰不到小孩掉冰窟窿,也碰不到车翻沟里了要去救人,但在戏剧里你却可以奋不顾身面对这些事。通过戏剧,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从你自己的个体脱离出去,然后进入别人的想象。当代戏剧里有勇敢、有爱情、有憧憬,这是正常人应该经历的异样美感。”
永远的第一次
“我俯身在悬崖上,从没有希望见到你或者不见你的模糊感觉中,我找到了,爱你的秘诀,永远作为第一次。”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奠基人安德烈·布勒东诗句中所表达的爱的秘诀,即永远作为第一次,也正是孟京辉对于“初恋”的内心的哲学认定。
此次,由孟京辉携手编剧史航、作曲张然和编舞张文潇共同打造的音乐剧《初恋》,讲述了一个天使回到人间重造初恋之梦的故事。它不是一个单纯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是对人类多维情感世界最美丽的解剖,既有“人鬼情未了”似的感动,也有“此生契阔,与子成说”般的浪漫,还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似的悲幸。
“初恋不一定是美好的,甚至更多是追溯不清、千疮百孔。每一次的爱情其实都和初恋一样脆弱,而《初恋》这部戏更不是简单的打钩打叉的态度,而是用一种审视的态度来看待爱情。最后我们会看到遗憾,看到当初的错过,看到所有爱情中的兵荒马乱。”对于“初恋”的演绎,史航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确实,《初恋》早已跨越诠释单纯的爱情故事,把一个人类四维情感世界最美丽、荒诞的寓言,升华成了一种对人类思维情感世界的解读情感,永远是一切故事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