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男性人物 > 技术精英如何看待中国的科学技术精英

如何看待中国的科学技术精英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瑾萱 发布时间:2012-03-06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以新院士当选而告结束。两院院士是中国官方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作为从中国科学家中遴选出的优秀代表,他们代表了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高水平,与其他拥有类似称号的国际同行一样,堪称“科学技术精英”。

有鉴于院士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以及他们所起的作用,加上人数极少,他们在中国备受尊重。但物极必反。近年来中国科学界对院士颇有微词,他们的声望似乎也在降低。

其实,院士是否应该享有特权就值得商榷。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时,国家规定给当选的学部委员每月100元的补贴(1998年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后,资深院士每年从求是基金会获得1万元津贴)。1993年10月,当学部委员改称院士时,国家规定每月发给院士津贴200元。虽然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但院士们事实上享受了相当于副部级的住房、医疗保健和乘车等待遇。

院士官本位制,这本身就是官本位的体现,也多少使人感到院士被赎买了。而一些省市和高校、研究院所为了吸引院士,不惜开出更高的价码,包括科研启动费、安家费、高额年薪、住房等。

相比之下,他们的国际同行不但不享有任何物质利益和特权,而且必须缴纳年费才能保持其院士的荣誉称号。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之初就规定,每个会员有责任缴纳入会费,并鼓励其会员捐资作为专门活动的费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如果连续三年拖欠年费,将会自动转为荣誉院士,从而失去选举院士等权利。即使是诺贝尔奖得主,在国外也不见得高人一等。比如在美国加州大学系统,诺贝尔得奖者仅有一个永久停车位。

引起科学界不满的还在于院士往往会被选入各种专家委员会,主持国家级的研究项目,控制虽然不断增加但仍然紧缺的科研资源。由于院士事实上在科学界权高位重,拥有与其称号相联系的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社会上甚至出现了“院士热”。

新闻报道把地方和单位为吸引院士而竞相抬高待遇的做法,当成对院士的尊重而加以赞扬。当选院士更一度被比喻成“中举”。受利益驱动,有些院士候选人更是自我吹嘘,与院士拉关系,还美其名曰“让院士了解自己”,从而在对他们来说是被动的推荐的过程中反客为主,充当主角,使院士评选成为院士“选战”。有些单位也为候选人“拉票”。

所以,科学精英制度一方面强化了对成就的承认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科学家的学术自主权;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一些院士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寻找机会,从而影响到他们在科学共同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对于精英制度始料未及的这些现象,院士难辞其咎。比如,有些院士不是专心做学问,而是热衷于对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领域,随心所欲地发表见解;有些院士花时间与负责研究经费拨款的人员拉关系,利用院士地位和特权为自己、学生和所在的单位争利益;有些院士到处兼职,并对兼职单位的福利待遇处理不当。

有些院士参加评审和社会活动过多过滥,乐于充当“花瓶”和“明星”;有些院士在院士评选时过分褒扬自己的学生和同事,贬低其他候选人;个别院士将院士选举的信息透露给候选人。

院士开始检点自己的言行,有些科学家在当选院士前后判若两人,由谦虚卑微变得目中无人和趾高气扬。更有极少数院士参与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比如充当伪科学的传声筒,涉嫌学术腐败。这些院士的不负责任的言行,已经给院士群体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甚至有人认为,院士制度阻碍了中国科学发展的障碍,到了非废除不可的地步。

在社会这一“显微镜”下,院士们已开始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清除玷污院士群体形象的个人和现象。其实,早在1982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倡导建立“北京科学技术人员道德规范”。

1993年,包括着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在内的14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呼吁在全国科学界建立类似的道德规范。笔者所访问的一些院士认为,当选院士其实如同在多一个学术委员会任职。

在制度层面,1997年,科学院建立了科学道德委员会。同年,当院士陈敏恒的学生涉嫌剽窃一事被揭露后,中国科学院学部经过调查,确认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后取消了他的院士称号。

有个别“科学新星”虽为领导推崇,但其资格因科学道德问题而一次又一次受到院士的抵制。将候选人的名单在其所在单位张榜公布,接受实名举报,也是为了取得整个科学界的帮助来扞卫院士称号的纯洁性。同样,实行资深院士制度也降低了某些年迈院士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001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主席团通过了《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要求院士在弘扬科学精神和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方面,成为科技界乃至全社会的榜样。此次院士增选工作两院又特别强调过程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反对不正之风,保证选举质量。

更多
返回首页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男人必看
首页|人物|事业|时尚|娱乐|品味|健康|情感|素养|奢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