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无论是港英政府还是特区政府都没有订立贫穷线,只以“安全网”为概念,为最不能自助的家庭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其中也衍生出一些问题。
正是因为香港没有清晰界定贫穷线,使得各种有关贫困的数据出入很大,各方各作各说、莫衷一是。另外,除了需要领取综援金的家庭外,社会上仍有一群“边缘贫困家庭”,他们由于资格限制而无法领取综援金,也无法接受政府“安全网”的保障,他们是香港当然的贫困人口,但是却因为贫困线的缺乏而被边缘化。
保障水平没有一个可令各界都同意、信服,也令市民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与调整机制,因此,“保障金额”是否合理成为一个没完没了的争论主题,草根阶层要求社会对于他们的困难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工商资产阶层和中产阶级传统地反对福利主义,一再要求削减福利开支,造成的争议不断容易造成社会分化,也令综援协助弱势社群、承担互助责任的政策意图渐次消减。
当然,香港政府并非忽视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机制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虽然没有划定贫困线,但是港府在不同政策范畴为贫穷及基层家庭提供了援助,却间接制定了多条非正式的贫穷线。这些援助项目包括:公共租住房屋及减免租金制度、租金津贴、学费减免、书本费津贴、大专学费资助、车船津贴、综援金、高龄津贴、幼儿中心资助计划、医疗收费减免制度等等。只不过,制定一条清晰明确的官方认定的贫困线,以因应社会经济的转型,不但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明确社群与政府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