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娱乐至疯癫的时代里,最近又刮起了一股“伪娘”风。
伪娘,ACG界名词(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电玩游戏的总称)的名词,通常指的是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且变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有的可能更胜过一般女性角色。伪娘的萌态是浑然天成,毫无做作的。同时呢。伪娘只是容貌、身材比较女性化,大多数伪娘日常状态下都是比较正常的男性。 所以,因为兼具女生的温柔细致和男生的豪爽理智,使得伪娘们更加的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伪娘源于日本,流行于台湾和日本,近年来开始登陆内地,前阵的2010快乐男声的选秀活动使其突然火爆。
当然,源于他们特立独行,颠覆传统,男扮女装,因而引起社会大众舆论的哗然。各种评论不绝于耳。“伪娘”爆红,他们追求极端的细致,是观众太寂寞还是娱乐“变性”,“伪娘”搔首弄姿走极端患上“父爱饥渴症”甚至还有网友建议“伪娘”去看心理医生等等。
其实也难怪,在中国人潜在的意识中,男性就是一种阳刚文化的代表。而如今,这些在舞台上穿着性感妩媚,妆容精致,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女人味的选手们居然是一群“纯爷们”,真的让人大跌眼镜。以前在电视上也看到过类似的,男生因为从小喜欢布娃娃,喜欢穿女孩子的衣服,喜欢女性的走路身姿,所以成年后干脆做了变性手术,这些情况也都存在;了解泰国的风土人文,我们知道“人妖”在泰国也很普遍。但是,伪娘也根本不能与上述这些情况同日而语,它的定性需要从更深层次去挖掘。许多人怀疑,伪娘现象的出现到底是患有异装癖呢还是心理扭曲呢?心理学家对此指出,这是异装癖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文化宽容的表现。
但是,你能想象和容忍一群男生窝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是“如何***皮,如何画双眼皮,哪一种护肤产品比较好”吗?如果男孩子们的爱美程度已不亚于任何一个女孩子了,你还会坦然吗?有心理专家指出,“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任何人都有阳刚和阴柔两种心理状态。”伪娘只是一些男子喜欢阴柔美的外在表现而已,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对异性(女性)有好感,并不会完全失去男性的气概。心理学上认为,所谓的伪娘就是异装癖的表现。
生在这个多元化,自由化,尊重个性的社会里,其实我们真的挺庆幸的。伪娘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社会文化日渐宽容,使得一些只是单纯的希望变成女性形象的男孩子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某种满足。这种心理并非变态、扭曲。而是深刻的社会根源:
1、它和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有不可剥离的关系。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更全面化,具体表现为对女性需要增加硬朗的素质,对男性需要增加细腻的特点,形象外貌的要求更是趋向细化,“再加上现代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出现伪娘,其实也只能说是社会的产物,也不能说完全否决他,甚至去批判他”。
2、教养方式不当。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由妈妈或女性阿姨带大,成长过程中受到女性的影响很大,所以个人的价值、性别取向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
3、许多家庭的孩子由于父爱的缺失,使得他们对男性角色得不到认同。
4、伪娘的产生,一部分是青春期男孩子对青春偶像崇拜导致的。
温馨提示:,需要要注意,如果发展过深,可能形成不健全的心理。需要社会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认同男性角色和倡导男性的阳刚文化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