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现代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是无法直接一一对应为现代的“同性恋”的,例如古罗马的“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与现代的“同性恋”可能有区别。
从社会学角度看,同性恋是一种自我身份的认同,即男同性恋者认同自己倾慕同性的倾向。同性性行为不直接等同同性恋,例如士兵服役时因环境缺乏女性,为发泄性欲会与同行男性发生性行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同性恋。与法律定义上,“男同性恋”一词倾向归于男性之间的性关系。男同性恋的身份认同过程因人而异,有些在青春期察觉自己被男性所吸引,有人在青春期过后(如:投入社会工作后)才意识到自己同性恋的倾向,甚至有些人于跟女性交往后或结婚后,才发现自己不被女性吸引。男同性恋自我身份的认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极受社会认同的影响。基于同性恋与主流价值观有冲突的缘故,同性恋者受到社会和大众压力的影响,造成同性恋者自我认同的主要障碍,同时带来了一些家庭和社会问题。
同性恋曾经在人类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但随著城市化的发展和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出现,同性恋情变得不那么被人接受了。与女同性恋相比,男性同性恋在现代的异性恋父系社会下受到更深的压迫。究其深层次原因,西方自由男性主义认为,男性同性恋之所以受到比女同性恋更深重的压抑,这和异性恋父权制社会对于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的定义和规范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自由男性运动认为,传统的父系社会下,男性比女性更加受压迫。所谓男性受压迫是指,按照父权社会的规则,男性承受了重大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男性不能表现出内心感性的温柔的一面,在人格的发展上受到压抑。故此西方男同志运动和进步男性主义(自由男性)运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提出重建男性形象的主张,鼓励男性之间建立真诚互助的情谊,从而表达更丰富、更健全、更关怀、更人性的男性气质。值得一提的是假同性恋身份,由于在西方(尤其美国)男同性恋被认为是有较卓越的美感,因此有小撮从事时装界的男性会假装同性恋身份以搏取注意和认同。这与性倾向并无任何关系,只是一些人为了利益而采取的策略。
认同自己同性恋身份并向他人透露的过程称为“出柜”,缘自英文"Maninthecloset"及"comeout"二词。有些人只在寻找伴侣时公开,有些人则选择告诉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更有人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相反有些人一辈子也不愿公开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同性恋身份公开程度因人而异,这主要取决于个别的选择和喜好,或会随社会风气和接受程度而有所改变。社会中对同性恋的压迫和歧视极为影响同性恋者出柜的抉择,例如在美国的恐同暴力事件对同性恋者构成了人身安全上的威胁,曾在美国军队实行的“不问,不说”政策即导致许多公开自己性身份的同性恋者被逐出军队。至现时为止,在法律上认同同性恋的国家仍是寥寥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