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一个朋友说起她的一个亲戚在闪婚后,因两人完全“碰不拢”,又“闪离”了。同样的故事,去年我就听了五六回。故事的关键词不外乎:钱、房子、家务。故事的情节亦惊人地相似:双方在结婚后才发现对方原来如此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彼此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相差甚远。而故事的最后往往都有这样一句台词:“他(她)不是我要找的人。”
我不禁想到钱钟书先生借赵辛楣之口说的一席话:“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共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小说完成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听了那么多教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我更体会到它的现实意义,叹服钱老的睿智。
人说“距离产生美”,但因存在距离而彼此憧憬的两个人一旦进入婚姻,则要面对真正的“零距离”。撩起婚纱,不仅能将对方脸上的几颗痣、几道褶看得一清二楚,热恋时藏得妥妥帖帖的“大尾巴”此时也一览无余。交往数年的情侣在婚后都有可能纠结:“当年我怎么瞎了眼,看上你这种人!”更别提尚未度完“精神蜜月”便火速奔向婚礼殿堂的“闪婚族”了。
长辈们常说:“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但如果两位当事人都不能透彻地了解彼此,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样的婚姻有什么意义呢?
旅途中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麻烦,大到确定地点、安排住宿,小到餐后买单、整理行装,正是检验双方忍耐力、宽容度、待人接物及各方面小节的好机会。好友莹和男友交往一年多,因为年纪都不小了,男孩几次提婚,她都说“再等等”。却在私底下攒了一个星期的带薪假,大夏天拖着男友去了三亚。那个男孩是出了名的温柔体贴,在为期一周的“婚前考察”中亦不负众望。出色的“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里完美的表现,莹的男友终于如愿以偿。
不过,并非所有的故事都能这么圆满,因为“期末考试”不及格而分道扬镳的“婚姻学徒”也不在少数。每每这个时候,前面提到的那句台词就会出现:“他(她)不是我要找的人。”何其幸运,他们能在领红本本之前意识到这一点,而这个提前了的重要“发现”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我隔岸观火,冷眼看身边的分分合合。朋友说:“等火烧着你了,你也未必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我笑道:“无论如何,结婚前,我会先让他陪我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