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非
黄启均手持火炬的瞬间置于一排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之中,而那把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仍可以在华帝火炬典藏馆里找到。那里还藏有其他奥运会的火炬,总共15把,堪称国内乃至世界最全、规模最大的私人火炬收藏馆。黄启均正是这场收藏运动的发动者,他是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该公司也是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独家生产商。
从火炬开始,学习认真收藏
奥运会已经走过100余年历史,但不是每一届奥运会都有火炬。1936年,现代奥运会第一次出现圣火传递。迄今为止,共有17届奥运会(1940年、1944年由于“二战”的原因停办)使用过火炬。华帝火炬典藏馆目前藏有15把火炬,还差墨尔本和赫尔辛基。
黄启均介绍,自己在研发“祥云”火炬期间迷上了这项收藏。2006年,他第一次参加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此时,这一盛会已举办到第12届。世界各地的奥运迷带着各自的收藏聚集在一起,藏品非常庞杂,从奖牌、火炬、纪念牌、证章、身份证、宣传画、比赛秩序册、成绩册,到服装、器材、队旗、会徽、吉祥物、门票,乃至带有奥林匹克标志的包装品。出于职业原因,黄启均单单对火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此之前,黄启均虽然也是富豪级别,但很少认真地收藏过什么,活了50年,对收藏和古董的兴趣一直淡淡的。他的办公室布置得非常简单,许多人会留心入门靠墙架子上布满的茶壶,不知行情者以为那是从四处收来的藏品,面对这样的疑问,黄启均会说:“这些(茶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全是我托人做的,当时脑子里忽然有这么个设计创意,觉得不错,就请人帮忙实现了。”如今,为了收集火炬,他付出了超过100分的努力,甚至还有两名助手加入进来帮他四处搜寻,因为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据说今年伦敦奥运会会生产8000把火炬,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则有1万把,开了人手一把的先河,而之前的奥运会每届都只是生产50把。这些数量极少的珍贵火炬现在大都散落在私人藏家手中,收集的难度很大。更难的是,收藏奥运火炬并不热门,像黄启均这样专门收藏奥运火炬的藏家数量极少,因此,每次几乎都是无的放矢地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摸索。黄启均和助手们所能做的,就是每天在互联网上输入各种关键词,再怀着试试看的心情给一个还不确切的邮箱地址写信,通常石沉大海。。
巴塞罗那火炬最难寻
每收集到一把奥运火炬,都有一个故事。
2007年,黄启均第二次带着自己设计的火炬应邀参加由国际奥组委组织的收藏展。在那里,黄启均碰到了一个意大利人,他的正职是医生,收集奥运纪念品是他的爱好。大家志同道合,很投缘。在交谈中,黄启均了解到意大利人手上有两把1936年柏林奥运会火炬,喜出望外。“知道这一消息之后,我们和收藏家多次谈判,最终,他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于是,黄启均差不多花10万欧元买下了这把经抛光处理的钢材料火炬,同时还收获了都灵的冬季奥运会火炬。
这是黄启均收藏的第一把奥运火炬,也是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把火炬。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召开前夕,德国人迪姆作为奥运会组委会秘书长,极力推荐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会之前进行火炬传递,最终,奥运圣火写入了《奥林匹克宪章》。随后,迪姆又根据古希腊陶器上的绘画,设计了奥运历史上第一把火炬。无奈,彼时的德国正处于纳粹势力之下,奥运盛会不可避免地被其利用,奥运火炬也难以幸免,“克虏伯”成为火炬制造商,其名字就印在火炬的底部,今天仍可看到。这个钢铁巨头曾设计制造过著名的巴黎大炮,在一战、二战当中都是德国最大最有名的军火制造商。
柏林奥运会火炬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较其他火炬的收集过程,这一把火炬的收集算不上艰辛。“最困难的应该是巴塞罗那的那把火炬。”黄启均的助手李鸿铮说,他参与了许多火炬的收集,“我们基本是迂回曲折地寻找了好几个藏家,每一个都向我介绍另外一个,转了一圈,两三个月之后,才在巴塞罗那找到了它。”
那是一个小圈子的拍卖会,且远在欧洲,黄启均他们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很迟,没办法到达现场,于是托了朋友物色,从一个德国藏家手中将之拍下。这把火炬由铝合金做成,设计线条流畅,形状好像一个火炬塔。看上去很别致,手柄部分写有“第25届奥运会巴塞罗那1992”字样,并装饰有该届奥运会的会徽。
黄启均也谈到一件憾事,是关于墨尔本奥运会的火炬的。那一届奥运会有些独特,有部分赛事是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的,使得当届奥运收藏品流失较之以往更大。黄启均曾在某个希腊小镇的旧货市场上看到过这把火炬,但由于语言不通,没能将之买下,随后再寻,已不知所踪,至今说起还是不断叹息。至于赫尔辛基那把火炬,更是四处寻而不得。“越到后面肯定越难,但我们不会放弃。”黄启均说。